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动态信息

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建设进展顺利

时间:2016/3/4 14:15:49|点击数:

 

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是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单位,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作为具体建设单位的公益类中心。“中心”的总体目标是以观赏园艺的关键、共性技术为主攻研发方向,以市场及产业化需求为导向,以提高技术集成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及辐射扩散能力为目标,通过研究开发能力提升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方式,为全国观赏园艺产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工程化技术成果,促进我国观赏园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。 “中心”以观赏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,重点开展种质创新与育种、良种高效繁育、标准化生产技术及景观园艺工程化技术四方面的研发工作,通过2013-2015年三年的建设,建成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技术平台、良种高效繁育技术平台、标准化生产技术平台、综合工程技术实验室四个研发平台。
2013-2014两年来,“中心”共投入1.38亿元,四个技术平台中的“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”、“良种繁育”、“标准化生产”已基本建设完成;第四平台“综合工程技术实验室”大楼已开工建设,投入494.98万元新购置了99台套仪器设备。同时,依托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设的、2009年获认定的云南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15年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三年全面考核评价中,因在平台建设、人才培养、创新产出、运行与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,考核结果为“优”(云科计发〔2015〕13号)。
第一平台“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技术平台”核心区位于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,总占地3600亩,可使用耕地面积1800亩。结合观赏园艺种质的不同需求,“中心”在昆明市盘龙区、晋宁县、石林县以及香格里拉等地建成拥有500亩资源圃、100亩杂交圃、400亩选种圃,合计超过1000亩的“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技术平台”,已完成建设的配套设施有1280㎡简易玻璃温棚、2472㎡育苗大棚、8093㎡标准塑料温棚、21334㎡配套喷灌系统以及340 ㎡种质小型离体保存库。两年来补充收集了799个种(品种)3664份,完成800余个的定向配组杂交,采收68.5万粒种子,选出357个优良单株,新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67个,新获授权15个(其中欧盟授权1个),云南省登记注册24个。
第二平台“良种繁育技术平台”核心区位于玉溪市江川县九溪镇,总占地1030亩。两年来,新建配有321.8 ㎡接种室、1600㎡培养室、700 ㎡钢结构洗瓶车间,总面积为3900 ㎡的组培繁育工厂;新安装4028套LED灯,完成了培养室光源系统的提升改造;新建7000㎡具自动环境控制系统的智能玻璃温室,并配套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灌溉施肥机组、水肥循环利用系统以及潮汐式灌溉系统。新建36400㎡标准钢架大棚,7000㎡苗床、25952㎡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。两年来,创新形成24项繁育专利,合作生产36万盆特色盆栽,1.7亿株优质种苗。
第三平台“标准化生产技术平台”核心区位于昆明市晋宁县宝峰镇,总占地246亩。该平台已完成建设的配套设施有109666㎡的标准钢架大棚,46994.2㎡离地式栽培系统与28657.1㎡肥水循环管网系统,新配置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灌溉施肥机组以及水肥循环利用系统,开展了3项国家标准、11项行业标准、12项地方标准的研制,其中2项行标通过审定,8项地标获颁布。
 “中心”两年来共产出3项省部级奖、58篇论文、44项专利、29项新产品(获省级重点新产品认定2项)。完成35场次技术培训、培训人员15424人次(企业技术人员1014人次,农户14410人次)、6623项次的质检和咨询服务。“中心”与四家合作企业实现1.38亿元的直接销售收入,辐射带动11.65万亩,实现3.39亿元的社会效益。后续随着各平台功能的不断提升与完善,“中心”将成为服务全国、辐射南亚及东南亚的“亚洲一流、世界知名”的观赏园艺科技创新中心、成果孵化中心、人才培养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,可进一步为产业及社会提供更为到位的服务和支撑。

资源平台--国家观赏园艺工程中心

作者:瞿素萍、李慧敏